 |
姓名
|
林玫玲
|
服務單位
|
中華醫事科技大學
|
職稱
|
助理教授
|
最高學歷
|
輔仁大學哲學系所博士
|
專長
|
中國哲學、命理學
|
電子信箱
|
goldwater@ms94.url.com.tw
|
代表著作
|
林玫玲(2007)‧先秦哲學的「命論」思想,臺北:文津。
|
寫作宗旨
|
我們一路奮戰,不是為了改變世界,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。──《熔爐》
|
|
|
一、期刊論文
1.洪櫻芬、林玫玲(2018)‧談科技大學的性別教育規劃,《樹德通識教育專刊》,
(12),53-65。 |
2.洪櫻芬、林玫玲(2018)‧由《列女傳》談通識課程中的性別教育,《通識學刊:理念與實務》,6(1),79-102。 |
3.林玫玲(2017)‧《淮南子》的人性論與教育觀,《華醫學報》, (47),163-183。 |
4.林玫玲(2017)‧《肉蒲團》的因果報應觀與性愛觀,《華醫學報》, (47),184-207。 |
5.林玫玲(2017)‧荀子〈非相〉篇之探究,《華醫學報》, (46),188-204。 |
6.林玫玲(2015)‧先秦哲學對八字命學的理論啟發,《華醫學報》, (42),61-80。 |
7.林玫玲(2015)‧八字命學對建構女性自主意識的積極意義,《華醫社會人文學報》, (31),1-15。 |
8.林玫玲(2011)‧五德終始論的「命」思想及其當代意義,《哲學與文化月刊》,38 (11),83-104。(收錄於A&HCI) |
|
|
二、專書及專書論文
1.王靖婷、林玫玲、梁杏絹、馮曉馨(2017)‧人間有愛‧低迴‧臺北:新學林。
|
2.王靖婷、林玫玲、梁杏絹、馮曉馨(2016)‧遠方有夢‧飛翔‧臺北:新學林。 |
3.王靖婷、林玫玲、梁杏絹、馮曉馨、陳祐禎(2014)‧打開文學的門窗【下卷】島嶼身世‧臺北:新學林。 |
4.王靖婷、林玫玲、梁杏絹、馮曉馨、陳祐禎(2013)‧打開文學的門窗【上卷】歲月身世‧臺北:新學林。 |
5.林玫玲(2007)‧先秦哲學的「命論」思想,臺北:文津。 |
|
|
三、研討會論文
1.林玫玲(2018)‧《論衡》的「命」思想及其當代意義‧東海大學「解讀中國哲學文本—理論、個案與實踐」國際學術研討會‧臺灣,臺中。
|
2.林玫玲、洪櫻芬(2017)‧《管子》的教育思想‧2017臺灣通識教育策略聯盟暨品質策進會南區研討會—深耕大學通識教育品質與社會責任‧臺灣,高雄。 |
3.林玫玲、洪櫻芬(2017)‧《淮南子》的教育思想‧2017 年人文資源研究暨通識教育學術研討會‧臺灣,屏東。 |
4.洪櫻芬、林玫玲(2017)‧談通識課程中的性別平等教育‧2017 南臺灣大學校院通識教育策略聯盟 通識教育理念與實務學術研討會‧臺灣,高雄。 |
5.洪櫻芬、林玫玲(2017)‧性別教育的推動‧2017 樹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研討會‧臺灣,高雄。 |
|
|
四、歷年計畫
1.王靖婷、梁杏絹、林玫玲、馮曉馨(2017)‧人間有愛,低迴 閱讀書寫革新計畫‧教育部。
|
2.王靖婷、林玫玲、梁杏絹、馮曉馨(2016)‧遠方有夢,飛翔 閱讀書寫革新計畫‧教育部。 |
3.王靖婷、林玫玲、梁杏絹、馮曉馨(2015)‧遠方有夢,飛翔 閱讀書寫革新計畫(G0428)‧教育部。 |
4.王靖婷、馮曉馨、林玫玲、梁杏絹(2013)‧探索自我;探索台灣 閱讀書寫推動與改進計畫(G0277)‧教育部。 |
5.王靖婷、馮曉馨、林玫玲、梁杏絹(2012)‧探索自我;探索台灣 閱讀書寫推動與改進計畫‧教育部。 |
|
|
五、刊登於報章雜誌之評論文章與專論
至今已發表七十篇社論。
|
|
六、得獎紀錄
1.林玫玲(2015),政治大學韓國文學作品讀後感大賽獎佳作。
|
2.林玫玲(2012),第二屆臺南文學獎報導文學優等。 |
|
|